的確,北美館比較厲害
雖然說看到一半腦中突然迸出一句話「我受夠了當代藝術」
可是的確是厲害
Sunday, February 25, 2007
Sunday, February 18, 2007
Saturday, February 17, 2007
Wednesday, February 14, 2007
■ 2007 準+ 徐講解建築之旅
跟家人跑來台北玩,還是擺脫不了要趕作業的命運
三點,大家都睡了,我還坐在NB前面畫圖
腦袋裡想到的還是前兩天參加的旅行
開始在東海上課以後,慢慢的學會看建築的圖,尤其是平面
我很享受阿德在元素課的上課方式,尤其時他解讀大師圖面的方式
第一天晚上徐老師在講王大閎先生的作品時,有同樣的感覺,就是精彩
沒有研究過很多密斯的案子,光從對柯布的瞭解,就發現王大閎不是個簡單的人
關於導覽,我還蠻喜歡這種走走看看一邊聽講解的方式,有種上次中建校外參觀的感覺
有些事情是到現場才看得到的,和照片及圖面很不一樣,空間的質感尤其是
很多年以後,我是不是也能和徐老師一樣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呢..?
木構造,老實說我覺得鳳凰谷的建築比起內湖國小要完整且精準的多,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內湖國小的空間給我的感動卻大於鳳凰谷
可能是看到建築師滿頭的白髮,還有有他笑不太得出來的present,不過,完成了,不是嗎..?
幸福的孩子們,真的
很多年以後的人想起這樣的案子,會不會依然被它感動呢..?
我突然想到前兩年看的Louise Kohn他兒子幫他拍的紀錄片,「他把愛都留給了他建築的使用者們」
準建的一群人,一開始有點訝異,這次參加的人大多都是沒有建築背景的人,我認識一些不是建築背景但是對建築有興趣的人,不過那些人多半和我一樣會想要踏入建築的領域,這群人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世界突然寬廣了許多。
相片連結
http://splashr.com/show/reflect2/49708320@N00/2007,/50
Posted by
Unknown
at
02:58
0
comments
Labels: architecture, experience
Friday, January 26, 2007
■ 不知道哀傷的感覺
反正就是那種很老套的哀傷
只是這次稍微晚了一點 稍微淡了一點 稍微深了一點
昨天下午聽拉二的時候
第二樂章 突然那種感覺就這樣刺了進來
就像是在裝滿的水缸底下硬鑿了一個小洞
潰堤
原來我沒有我想像中的冷靜
Posted by
Unknown
at
11:02
0
comments
Labels: heavy
Thursday, January 25, 2007
■ Villa Curutchet
Posted by
Unknown
at
03:46
0
comments
Labels: architecture, design - architecture, heavy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 someday I will
not this kind of place or this wrong time
but someday I will.
Posted by
Unknown
at
13:13
0
comments
Labels: heavy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 水
其實,就像水一樣,只是那些人和事不斷的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移動,也不移動
濕了、乾了,終究是灘水、是條河、是片海
前兩天才跟小朋友說過,人會灑脫,是因為傷得夠重
然後我又想到昌熹說的:「人是不會變的」
水就是水,雨水海水河水湖水,終究是水,不管時間怎麼走,它還是水
然後孤獨
是因為水裡有條魚,但不曾停過
Posted by
Unknown
at
04:35
0
comments
Labels: heavy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 意志
我老想不要靠著音樂和咖啡來維持我的清醒和意志
每次到緊要關頭的時候,不知不覺的還是把拉赫-蕭邦-李斯特-貝多芬走一遍,最後回到巴哈
然後看著桌上進度延宕的Curutchet,以前那股兩天不睡覺的狠勁到哪兒去了..?
也許是還沒火燒屁股,也許是依然游刃有餘,也許只是因為一個期待的牽掛
所以現在我還是放了拉赫來聽
Krystian Zimerman, piano+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Seiji Ozawa, conductor
我真希望我的設計也能像他一樣浪漫而精準,真的,巴哈又是另一回事了
待會Vladimir Horowitz就要出來了,大約20分鐘以後
不過,至少我現在不用喝咖啡,一滴都不用
Posted by
Unknown
at
09:20
0
comments
Labels: heavy
Saturday, January 13, 2007
■ 分數
把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表現量化成一個數字就叫做分數
台灣教育最可悲的地方就是對分數的重視大於學習本身的價值,這是中小的學時期就讓人根深蒂固觀念
我我很慶幸我高中念的是一個很自由學校,在這樣的學校裡大家對於分數的表面不會太重視,當然這也是一種不用功的表現,但是多數人都有個共識:那不過是個工具罷了,有沒有學到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姑且不論聯考的價值和意義,但是至少那讓我們在高中的時候不會對每次考試的分數斤斤計較,甚至很多人包括我高三的時候可以完全無視於學校排的考試進度,按照自己的步調唸書
分數被當作一個工具的時候,比被當作一個榮耀有意義多了,在台灣是這樣子的,我認為
於是在這樣的姿態下可以看清楚一些人的作為是多麼醜惡而沒有意義了
追逐每次評比的分數的而無視於學習本身意義的人,其實在大學我就已經很少見到了,也許是因為我一直是不認真唸書的那一群人的關係吧
但是研究所是個重視獨立思考和學習的地方,這幾年對我們很重要,真的,我認為重要的事我們能得到多少實質上的東西和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班上大多數的人也都有這種共識,我猜
設計課永遠是建築系裡最核心的課程
然後那些我認為很醜惡而沒有意義的作為,雖然有發生,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能分辨那是怎樣的行為而不跟著走,這是值得慶幸的
只是在這樣樣子的地方還看到這樣子的人,有點讓人覺得不勝欷噓....
Posted by
Unknown
at
16:42
0
comments
Labels: heavy
Thursday, January 11, 2007
□ 安靜
怎麼覺得,Studio好久沒有像這樣忙碌而安靜了
就在兩點多大家很high的嘴砲之後...
可是阿,氣氛很棒
自私的希望,就這些人能夠一直的這樣下去
Posted by
Unknown
at
06:17
0
comments
Labels: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