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05

█ Ocean Park 04 Final

延續上次作業作品的思考,發現要表現"氛圍"的話,用翻的手法是不行的,因為翻開來就會留下一個很大的洞,那個地方就沒辦法作細緻的處理,有想過像菜頭那樣用撕的,但是這樣就又多一條語彙了,作罷。

還是繼續想氛圍的表現方法,做study model,試試看把線切開再把顏色折出高度,study的結果,大致可行,細部的地方還要微調,所以可能要做兩個標準尺寸的模型才能完成。

把圖鏡射一張,看著上面的紋路割奶瓶紙背面做準備要折的凹槽,先把線抓出來,再來依照色塊的patrtern割,這時候突然想到可以用這個當作一個線索,因為一個區域的色塊有一個pattern,兩個pattern交界的地方就會產生一條線,於是我就仔細的把我每條可以找到的線抓出來,做選擇性的切開,原則上是圖面上的黑紅線優先,再來是比較明顯的線,因為考慮到不能把奶瓶紙切斷,所已有些線沒切,剩下的線跟pattern就試著依照顏色變化折出曲面,由藍轉黃往上,由黃轉藍往上,這是比較可行的折法,其他試過都不行,因為必須要某些組合的pattern才有可能生成曲面,最後盡量把模型背面的凹槽往外壓出線,讓pattern浮出來,再固定。

最後只做了一個,沒時間再做第二個,總覺得這個模型的study成分很大。



評圖,
Ian說喜歡我這個(暗爽在心裡...),他說如果小陽的作品是Peter Eiseman的話,那我的就是Alvaro Siza,就現有條件考量發想最後做出設計,又說我的分析方式用到菜頭圖上就不適合。
又談到數位和非數位的話題,把今天大家的作品按照數位和非數位排成一列的話,我和小陽正好是兩端,非數位的設計方法已經用了幾千年,數位方法出現不過短短的十數年,有他的不成熟性,Ian希望我們雖然是在交大學習,但是數位及非數位的設計的能力都能具備。
我present的時候基義老師正好出去講電話,我猜他應該會比較喜歡小陽的吧XD,我倒是覺得我最後為了要讓作品的立體感出來,多加了很多外力的操作上去,使得整個作品有點扭曲,這樣好像有點"太多了"。

這次評圖,柏成的作品最出色,在只有六層厚的奶瓶紙上做出了五個layer,光一打下去就層次分明,小陽原本的那個很棒,大家都比較喜歡那個XD,除了數位分析以外還多了很多手感,我覺得這是無可取代的。基義老師講到印象派,我才想到以前通識老師有說過印象派畫家創作的時候會按照光譜分析嚴格的用色,這也是蠻數位的。葛林的idea很棒,今天全場最棒的就是他吧,簡單俐落又完整,前幾的禮拜Ian說:「你們定的規則要就算是交給別人執行也會做出相同的效果。」,中午大家在幫葛林做作業的時候,一部份的圖是盈柔幫他畫的XD,規則夠簡單明確,真的交給其他人來執行也可以,期待看到他的成品。

流暢的評圖。

下次作業是Tango,我的老天爺阿....orz

No comments: